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的食是什么意思)

“君子食无求饱”中,求的意思是要求。无求就是不要求。此语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译文是: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含义是: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

 

这句话强调君子不应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而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德修养、学问追求、品德提升等更重要的方面。它体现了一种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超过对物质享受的态度,倡导人们要有更高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被物质的欲望所左右。

名词用作动词。

君子食无求饱,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食,名词,食物,这里活用作动词,饮食,吃东西。求,要求。无求就是不要求。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

此语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译文是: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①,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谓好学也已④。”


[原文通释]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奢糜,居住不贪图安逸,在做事时机敏还在说话时谨慎,靠近道德规范就使自身正派了——可以称得上是喜好学习的人。”


[注释]


①食无求饱:饮食不贪图奢糜。求,追求,贪图。饱,吃足了,引申为奢糜。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在做事方面机敏还在说话方面谨慎。于,在。而,并列连词,相当于“又”“还”。


③就有道而正焉:靠近道德规范就正派了。就,靠近,接近。有道,符合周礼之道,仁道。而,顺承连词,在这里相当于“就”。正焉,使自身正派。焉,代词,自己,自身。


④也已:助词连用,起增强语气作用。  


[解读与点评]


孔子在吃上是很注意的,而且注意吃的礼节,但是他称赞不追求奢糜的颜渊,这里又强调了君子不要追求奢糜,不要追求安逸享乐。


谁都需要衣食住行,也都想安逸,但不能超越界限。君子立世时应该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安贫乐道。

《论语·子曰》中的“君子食无求饱”是一篇经典的论述。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说理特点:

1. 简洁明了:文章只有五个字,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

2. 以物喻人:通过比喻“食无求饱”来表达君子的品质,即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注重精神追求。

3. 强调内在品质:文章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

4. 具有普遍性: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君子,也适用于普通人。

5. 语言简练:文章的语言简练,却能够表达深刻的思想。

综上所述,《论语·子曰》中的“君子食无求饱”具有简洁明了、以物喻人、强调内在品质、具有普遍性和语言简练等说理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