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全诗

"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并非是避雨的经过和感受。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全诗没有找地方避雨的狼狈,抒写的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和词人愉悦的心情。

对。

词人正陶醉在黄沙道中夏夜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美景之中时,忽然发现乌云已遮住天空,只剩天外的"七八颗星","二三点雨"已开始下,诗人想暴雨将至,赶快找个避雨的地方吧,于是急忙赶路,转过溪桥竟发现了社林边的茅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