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作品原文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命:命运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人生是既定的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
《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拟行路难》组诗中的第四首。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对世路艰难的感慨和愤慨不平之情。以下是具体分析:
首先,诗歌开篇以“泻水置平地”为起兴,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绘,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不可预测。水泻至平地,四处流淌,既无壮阔之景,也无幽美之境,正如人生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
其次,诗人通过这样的起兴手法,引出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门阀制度的影响下,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公,这种社会现象让诗人感到愤慨和不平。诗中的情感表达与原题“拟行路难”的主题相契合,妙合无垠。
最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困境的敏感反应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鲍照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人生艰难和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总的来说,《拟行路难·其四》不仅是鲍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