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抄写)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叙述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而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1、第一自然段提出论点。

2、二、三自然段用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论证论点。

3、推断成败的原因。

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两句话是互文,意思是在担忧和勤劳中,国家和自身就兴盛起来了,在贪图安逸的环境中,国家和自身就会灭亡。

这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另一个说法,强调要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 在今天我们摆脱贫困、建设小康、实现四化的道路上,也必须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国内外敌人的干扰和破坏,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大意。

更需要有艰苦创业精神,一切从点滴算起,从小处着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上。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前一句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后一句意思又和俗语“啄木鸟往往死在树洞里”差不多。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比如贪污受贿、偷偷摸摸,都是从不为人所重视的“忽微”开始的,所以务必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从小事上筑起防微杜渐的堤坝。

不可沉溺于吃喝玩乐,不可沉溺于声色犬马,坚持讲正气,不让歪风邪气抬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