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在静思的过程中,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更上一个台阶。
“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在静思的过程中,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更上一个台阶。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句中以的意思是:用来。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以:用来。
1、“以”介词,用来。引出动作行为实现的方式或手段。
2、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以静制动!在静思的过程中,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更上一个台阶。 而对于俭以养德,则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办法,德行的提高在于对于自身的约束,而“俭”则是对于自身的一种约束,对于德的修养则无疑是有好处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