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古诗原文如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原文如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 ·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是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全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秋瑾在《满江红》中借用历史典故的一句是: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典故: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典故: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满江红最出名的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出了作者的抱负,全篇慷慨激昂,满满的正能量。其中引用了靖康年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侵略者活捉的典故,“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写出了对侵略者绝不妥协,战斗到底的决心。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