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和兰亭序都是王義之的作品,区别在于以下:一、圣教序为集字是刻本,而兰亭序是墨迹是摹本。
二是先学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圣教序平中寓奇,字字精彩,有楷行草等书体,并且有共性审美元素,如学好圣教序可为学其它王系一脉书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兰亭序虽然也很精彩,丝丝入扣,但学习难度很大,并且易走向流滑俗气,这也是学王先学圣教序的原因。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兰亭序或是比较好的,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能真正代表一切的东西。作为中国艺术界的名品兰亭集序却是一个极为好的优秀作品,与兰亭序相类似的东西很多,只不过历史上对他的故事太多了,人们的认识太多了在多数人的心中他认为是最好的。
王羲之,王献之他们并不是书法艺术的创始人,他们是及书法艺术大成中的一个纽带,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很多的艺术方面的范本。更加上唐朝的皇帝李世民对她的推崇备至,史浩然对他的故事越来越神奇,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确实是中国艺术上最高的一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