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是什么)

阮籍穷途之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著名的典故。据《晋书》记载,阮籍曾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没有钱买饭吃,只好在路边哭泣。他时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困难时的悲惨境况。阮籍的穷途之哭也成为了一个成语,形容在绝境中的哭泣。

意思是:阮籍为人放纵不羁。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节选原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意思是: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滕王阁序》。

原文节选如下: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如下: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意思是: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原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译文:

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战国中期,著名学者庄周,家居宋国,生活十分贫困,曾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是个既吝啬、又爱面子的人。见庄周来借粮,他假惺惺地说:“好的!我将要征收租税,等收到粮食后,借给你三百金,行吗?”

庄周听了,非常气愤,当即编了一个“鲋鱼求水”的寓言故事,讽刺监河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