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主要是写人的情怀,人物是主要的,而大量的风景描写恰恰是用来称托人物在晚秋时,那种孤苦羁旅情怀。
最后一句才是其龙眼所在,断肠人在天涯。太阳快要落山时乌鸦回到自己的巢,准备度过夜晚时一般不会鸣叫像睡着了,而马走了很远的路就会变瘦的。
天涯就是很远的地方与瘦马呼应,而夕阳和昏鸦呼应。
是一些动物的活动规律和一些常识,只不过现在看不见了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前三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荒凉怡静的画面。一个秋月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梢头;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炊烟袅袅;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凄凉的背景上。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天净沙 ·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其《东篱乐府》,集内计有小令104首(包括《天净沙·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