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骆宾王在狱咏蝉典故)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在狱咏蝉》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作用:借蝉的高洁品行来“寓情于物”,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该诗表达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的妙处:象征用象征物靠联想来暗示象征义,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咏蝉》还有一个题目是《在狱咏蝉》,是他在狱中有所感,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要了解这首诗的深意,首先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担任侍御史,因为上书议论政事,得罪了掌权的皇后武则天,因此被下狱。


在这篇短文中,骆宾王赞扬了蝉的高洁品行,实际上也是以蝉寓己,认为自己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却“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大家都知道骆宾王反对武则天执政,但是这篇文章写得比较含蓄,只说自己的冤枉,更多的话都隐藏了起来。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