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词大全(文言文 古诗)

上册有《少年中国说》《故人谈读书》,下册有《杨氏之子》《自相矛盾》。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五年级上下册文言文有《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荆公改字

王 荆 公 绝 句 云|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吴 中 士 人 家 藏 其 草| 初 云 |又 到 江 南 岸| 圈 去| 到| 字| 注 曰| 不 好| 改 为| 过| 字| 复 圈 去 而 改 为 |入| 旋 改 为 |满 |凡 如 是 十 许 字 |始 定 为 绿|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咏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诸葛亮)狼(蒲松龄)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列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夜上受降城闻笛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潼关(谭嗣同)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欧阳修)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其五河中石兽(纪昀)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赵师秀)

八年级上册

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吴均)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得道多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愚公移山《列子》周亚夫军细柳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小石潭记(柳宗元)核舟记(魏学洢)关雎《诗经》蒹葭《诗经》北冥有鱼《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虽有嘉肴《礼记》大道之行也马说(韩愈)石壕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白居易)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诗经》子衿《诗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李白)卜算子(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