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古诗 原文)

“一去二三里”的意思是到二三里远的地方。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译文: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无题

(元) 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这是一句五言诗句:平仄为:

一去二三里

仄仄仄平仄

仄起仄收,在五言律句中:标准的为:仄仄平平仄,而律诗中有变格之说,也就是说禁忌(三平尾,三仄尾,孤平)之外,符合马蹄韵,即马蹄格,2平2仄交替出现为正格,平平仄仄平,或仄不平平仄,此联是仄仄平平仄中的变格(一三五不论,包括七言律诗)

这就是汉语中的变调问题, “一 ”在第四声的字前面读第二声,如:一个,一贯,“一”在其他声调前读第四声,如:一起,一回······;“一”当序数词时读第一声,如:第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