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两句写诗人在黄昏中独自于山野中远望,一开始便直奔主题。是全诗的破题(破解题目),即点题之句分析:王绩把自己的归隐地也用陶渊明的说法称为“东皋”,说明他向往陶渊明的志趣、一心归隐山林的思想倾向。并且说明此时他确实已经站在家乡的原野上,与当年的陶渊明一样,过上了实实在在的隐居生活。
“薄暮”,傍晚的时间,已经是该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候了。作者却仍未回家,还站在原野上四处瞭望。
“徙倚”,四处徘徊,象热锅上的蚂蚁般地团团转。
说明此时他是在苦苦地寻找什么。而因为找不到这种迫切的所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正心急火燎、烦躁、苦闷、压抑、愤郁。
生活中,他 力不从心、无可奈何、孤立无依,充满了落寂之感。王绩诗选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古诗《野望》如下: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的意思是不合身份、离谱的愿望。
《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方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这首诗由景入题,忧时忧国,语言淳朴,感情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