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月起兴,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表达了诗人对胞弟的无限怀念,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表现方面上,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艺术成就上,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布局方面上,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