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最后诗人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古体诗,前两句写出战前的紧张激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三四句写出战斗激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五六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天气寒冷。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自己要为国立功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本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朝·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