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出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
刘长卿在这里描绘了一幅雪夜深山投宿的图画,一位孤独的老人,奔波于荒山野岭之间,在弥天大雪的寒夜,在午夜的犬吠声中敲门投宿的苍凉景况,不禁对投宿老人寄以深深的怜念,也感到白屋主人艰难。
1、这里的闻是听到,听见的意思。
2、全诗翻译: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3、作品简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