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郭沫若水调歌头归途的原文如下:
淮上多风景,秋来尤似南山。漏永昼逼钟鸣,历春愁杀莺娟,多少恨,多少愁,悼亡存亡肝肠彷徨。怀中枕凉泪痕重,难爲问,欲何似,水调歌头。
译文:
淮河畔景色多么美丽,秋天特别像南山。日晷长吁不停地响,历经春夏,伤怀哀婉。多少心痛,多少忧愁,思念逝去的人,心情再三思量。怀中枕凉泪迹深,难以启齿,怎样才能够表达我的情感呢?就像这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辛弃疾将迁新居的诗是指《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此词是明志抒怀之作。篇中多以夸张、戏谑之笔,写赋闲卜居情事,于旷达幽默中,略寄政治失意之感。
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将迁居瓢泉。带湖遗火,雪楼被焚,词人有感于迁居未成,作此词以自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