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
唐 ·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讲解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这首诗作年有不同说法,我认为当作于肃宗至德年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乱离中的思家之情。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诗的开头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有人认为是写春天景色,不确,这句的重心在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正当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我的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概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骂草,用得妙极,春草之闲恰与人心之愁成一强烈反差。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这首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以此诗为例,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体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目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皆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低徊宛转,一唱三叹,读后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
“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