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汉语成语,拼音:chǔ xīn jī lǜ,释义:形容蓄谋已久。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
中文名
处心积虑
外文名
deliberately plan <bend every effort to>
拼音
chǔ xīn jī lǜ
近义词
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反义词
无所用心
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成语出处 《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处心积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出自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举例:
1、《谷梁传》:“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2、柳宗元《复仇驳议》:“而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死而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3、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第十五卷:“学者须是潜心积虑,优游涵养,使之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