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公元189年任守宫令,依附韩馥、袁绍。公元191年,归降曹操,任司马,为谋士。担任曹操谋士期间,提出先破张绣、擒吕布,派钟繇防守关中,北拒袁绍的策略。曹操按荀彧之谋划,统一北方。公元203年,荀彧因功被封为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公元212年,荀彧因受士族影响,反对曹操称魏公,惹怒曹操,忧虑而死,获谥为“敬”。公元265年被赠为太尉。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获谥为“敬”。魏咸熙二年(265年)被赠为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