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的以是什么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策是驱使、鞭策的意思 以是用的意思.就是鞭策它(指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

选自《韩昌黎文集杂说四》.作者韩愈,详见《师说》题解.

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任用贤才的人.

正文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不以千里称也④.

马之千里者⑤,一食或尽粟一石⑥;食马者⑦,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⑧.是马也⑨,虽有千里之能⑩,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⑾,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⑿,安求其能千里也⒀.

策之不以其道⒁,食之不能尽其材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⒃,执策而临之曰⒄:“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⒅?其真不知马也⒆!

意思是: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2、原文: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译文: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意思是:正确的方法。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2、策之不以其道出自韩愈的《马说》。《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