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的以的用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主要是为了教导孩子只有静下心来学习才会有所成,不明确自己的志向就不会有人生目标。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诫自己孩子的这封信里,留下了许多名句。纵观全篇,可见他着重强调“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不其然间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涵养心性。以浮躁的心态来为人处世,终将会一事无成。

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编撰者,宋朝文豪司马光。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