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著名悼亡诗(元稹最绝的一首悼亡诗)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盼,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伧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清代蒲松龄虽然以小说《聊斋志异》著称于世,但他的诗歌成就也很大。

妻子刘氏去世(康熙五十二年,1713),他写下了许多缅怀的文字,除《述刘氏行实》文外,《聊斋诗集》中现存五首悼亡诗,分别题为《悼内》、《悼内又》、《绝句》、《二十六日,孙立德不忘祖妣初度,归拜灵帏,因与恸哭》,还有一年后(康熙五十三年,1714) 所写的《过墓作》。

品味蒲松龄的悼亡涛,我们会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曾以“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被王士祯推崇的聊斋先生,一旦直面“人间”惨事,当挚爱的亲人成了新鬼的时候。

蒲松龄的悼亡诗突破了中国古代悼亡诗侧重描写悼妻题材的局限,悼亡对象既有妻子、母亲、兄弟、侄子、孙子等亲人,也有朋友、学生及其亲属在内的众多交往对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悼亡诗的题材内容,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亡逝者的深切悼念之情,展现了他重情重义、为人率真的性格特征;在艺术上各体兼备、形式多样,诗中有我,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浑朴自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