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被称为“诗魔”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相传白居易作诗十分辛苦,甚至到了“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地步,可以说到了“魔”的境界。
他自己在诗《醉吟二首》中写道:“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所保存下来的诗歌数量达到了3000多首,比李白和杜甫加起来都要多(李白存诗900多首,杜甫存诗1400多首)。可见白居易是个高产诗人,写诗成魔。因此白居易得了“诗魔”的称号。
其次再说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
王维,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笃信佛教。他名“维”,字“摩诘”,其意思暗合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之名。
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直接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诗中常常把环境描写得十分空灵,带有禅意。
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桂花的飘落,夜静时分才能衬托出山中的空旷,在这种寂静的环境中,连月亮出来都会惊扰到已经栖息鸟,不时在山涧中鸣叫。诗中的静谧、空灵就这么被王维展现了出来。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上面这类诗歌中,王维大量“以禅入诗”,所以也便有了“诗佛”之称。
王维因信奉佛教,所以被称为诗佛。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