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屈原教育学生宋玉,要像橘树一 样“独立不倚”,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并且通过侍 女婵娟的口交代,秦国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予楚,条件 是楚齐绝交。屈原则主张“联齐抗秦”,目标是成就统一大业。
第二幕,南后在楚 宫内廷设计陷害屈原, 假装晕倒在屈原怀里造成调戏自己的假象。楚王罢了屈原 的官并且改变主张,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第三幕,屈原跑回自己家,他 的愤怒被大家认为是疯了,于是乡邻为其招魂,屈原出走。
第四幕,屈原路遇众 人,痛骂张仪怒责南后,楚王大怒之下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一庙。
《屈原》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他提倡富国强兵,主张联合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后来被小人陷害,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湘南。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2、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自己年老体衰,可还是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要与他共存亡。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伤,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想把他打捞起来。
3、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又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屈原》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但不拘泥于史实,以屈原一天的遭遇,集中反映出他与以楚怀王为首的统治集团的矛盾,从而概括了他悲壮的一生。面对秦国威胁,屈原主张积极抗秦,引起朝廷不满,被革职囚禁。南后因引诱屈原遭拒,怀恨在心,在酒中下毒欲置屈原于死地,不料侍女蝉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
剧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崇高品质,屈原在暴风雨中悲愤呼号的“雷电颂”,发泄了他对黑暗的愤怒、诅咒,对邪恶的勇敢抗争和对光明美好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