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对照)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7. 齐王欲与赵国联盟,派人向赵国示好,蔺相如劝赵王不要轻信,先考察齐国的实力,再做决定。
18. 蔺相如奉命前往齐国,面对齐王的压力,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最终取得了齐王的尊重。
19.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想要重用他,但蔺相如深知自己身为大臣,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个人得失。
20. 齐国的统治者刘肥不听劝告,先后与楚、燕两国结盟,蔺相如多次劝谏不果,最终齐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21. 蔺相如的忠诚、智慧、胆略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被誉为“忠臣之模,智者之范”。

17. 廉颇与蔺相如相识后,二人时常相互往来,彼此坦诚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 廉颇因为年老体弱,而蔺相如则因为聪明才智而备受赞誉。二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19. 后来,廉颇因为年事已高,于是退隐山林,而蔺相如则继续为国家效力,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20. 在蔺相如的帮助下,楚国成功地击败了秦国,保卫了自己的疆土。二人的友谊也因此而更加深厚。21.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年龄、地位和阶层的差异,让人们在彼此的帮助和支持下,共同成长和进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