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记梦游仙诗,所写虽是虚境,但并非完全脱离现实。通过 无拘无束的梦游,诗人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心中所思所想,宣泄因政治受 挫而产生的郁结之情。这首诗写作手法非常奇特,五、六、七言句杂用在 一起,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尽显自由洒脱之情。其中转韵十二次, 有时两句一韵,有时三句一韵、五句一全诗韵法变化多端,有时逐句押韵,有时则隔句押韵。
这首诗通过梦游,描绘天姥山壮丽雄奇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表现了对美好境界的强烈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与反抗。 诗人是李白 所描写的是梦游于山水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里展示的是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幽美画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段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暧昧之境。这是梦中展现的第二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但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是令人惊憟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便写到山崩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