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秋浦,在今天安徽省池州市,唐朝时是著名产铜和银的地方。
这首诗说的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为我心中的愁绪也这么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副模样!
“白发三千丈”,一个人的头发能有那么长吗?原来,是愁思!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全是心里的忧愁!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感叹怎么会变得这样白,愁肠百结难以自解。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的唐王朝政治开始腐败,李白对国家局势感到忧虑,而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怎么能不长白头发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 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 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这样, 这般。秋霜:指白发。
【鉴赏】 把一头白发连接起来,长度就有三千丈; 满怀的离愁,就像白发一样长。原诗是在极力描写离愁的深长。“白发三千丈” 除了用来形容深长的离愁以外,当人为情所苦,或为事业烦心时,也常用这句诗来形容内心深深的痛苦。“白发三千丈” 是李白的一种夸张手笔,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作为夸张笔法的典范。三千丈的白发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艺术上是可以为人接受的,因为它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忧愁,而且,它的涵意,也比一般的意象,显得具体而富于形象。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内心愁苦 极深,头上平添白发。[例]当初我所景 仰的乌发如墨的教授,而今竟是一个白 头的老翁了,走过了多少坎坷的生活途 程,经受了多少痛苦磨难,缕缕银丝上, 凝聚着多少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 我 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了李白的绝句:“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门瑞瑜《秋霜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