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是超过。不及,是还没有达到。过犹不及的意思是说,做某一件事情,用力过猛以至于超过得太多,与做事情没有达到目标相比,还要糟糕。
过之不及应该是有过之,无不及。
有过之,无不及
拼音:yǒu guò zhī,wú bù jí
释义: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过犹不及
发音:guò yóu bù jí
释义: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
例句: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过犹不及
guò yóu bù jí
成语解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望尘莫及
wàng chén mò jí
成语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过是过份,过头。如果对某件事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理得过头了,就跟没处理或轻描淡写马马虎虎处理一下一样,毫无意义。望尘莫及原意是说,看着骏马奔跑时产生的尘土而没办法追赶上去,只能望尘兴叹,后来用作比偷人们对于成功者的丰功伟绩,自己只有赞叹的份儿,自己根本无法企及。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