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介资料)

“资治通鉴”是,帮助或益于(皇帝)治理(国家)的镜子。人照镜子可以知到自己的外表美丑,以历史为镜子可知到国家兴衰的道理。《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司马光缉录历朝兴衰,供皇帝参考。加一“通”字,表示它足以为后世所有帝王借鉴。


资:资助,指导

治:治理,管理

通:总的,广博的

鉴:镜子,借鉴


资治通鉴:帮助治理(国家)的历史之镜子

意译:治国借鉴历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质通鉴》。 《资治通鉴》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如何克服积贫积弱走向富强,在既往的史实中寻求解决现实困局之道,这是个难题。 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成体系的政治思想,思考合理的政治运作模式,这是司马光借《资治通鉴》传达的政治智慧。 《资治通鉴》294卷,约300多万字,纪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讲的是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撰写于北宋时期,收录了从周朝末年至南唐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共计294卷。
它详尽地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
此外,资治通鉴史料翔实,观点客观,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由宋代司马光编纂而成,共纪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和时期。这部史书以"纪年"为主线,通过详细记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演变。《资治通鉴》具有精炼、简明、通俗易懂、内容广泛等特点,是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