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树暮云被后人用来思念什么

原诗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解释

李白的诗是无人能敌的,就像他的思想永远飘逸洒脱,永远高于同龄,永远超凡脱俗。李白的诗既有庾信诗的清新自然,也带有鲍照诗的俊秀飘逸之气。我(杜甫)在渭北独自欣赏春日暖阳下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你(李白)却远在江东,孤身远望日暮风寒。不知你我二人何时能欢聚一堂,共饮美酒?又是否有幸能与你共论诗文?

“春树暮云”是一种汉语修辞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形容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它通过对春天和秋天的自然景象进行比较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变化。

具体来说,“春树”指的是春季中的树木,通常是新绿嫩芽、枝条柔软的样子;“暮云”则指秋季中的云彩,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清澈,所以往往能看到形态各异、颜色斑斓的云彩。将这两个不同季节中的景象相对照,就可以展现出时间和自然界变化的感觉。

“春树暮云”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如唐代杜甫《登高》诗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就是运用了“春树暮云”的比喻手法。


“春树暮云”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汉语描写景物的比喻句子,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传统的意象。“春树”意指春天的树木,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比喻生命和希望;“暮云”则意指日落后的乌云,预示着黑暗和降临,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易逝。


这个比喻句子的表现形式为“春树暮云”,其中的“春树”和“暮云”类型相对,形象对比。整个句子寓意着一种生命的起落、盛衰和变迁,常常用来表达人生道理或者现实的苦与乐。


此外,“春树暮云”也经常被用于诗词歌赋、绘画艺术等文学艺术创作中,作为意境的表达和构图元素的设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