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时手势应从低向高处远伸,把气势高昂表现出来。
《七律·长征》这首词朗读起来具有磅礴的气势。它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朗读时,应该使用壮烈的语气,突出长征的艰难,同时又要用激扬的语气,表现出红军的豪情壮志和胜利的信心。整体朗读起来,应该有一种激昂、慷慨、豪迈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伟大和辉煌。
气势磅礴,宏伟的气势,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七律长征朗读时要高亢激昂,充满自豪感,也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仰望长征》
1、枪声在历史的年轮下飘远,硝烟在岁月的季风中散尽,历史长河永不停歇,冲淡了那些原本鲜亮的面容。而雪山不会忘记,她高傲冰冷的身姿,曾经匍匐在红军的脚下;草地也不会忘记,无论怎样的坎坷和泥泞,都未能阻止那一双双草鞋的行程。
2、在炮火中震颤的湘江,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壮烈。滚滚江水,承载了多少烈士的亡魂。七百多个日夜,二万五千里长征,冲破一次次堵截,甩掉一次次追剿。中国工农红军,用热血、用坚韧、向世界证明,我们,是真正的英雄!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史诗,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壮丽。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朗诵介绍词:
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七律·长征》是一首气势恢宏的长征颂歌。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困难,表达了诗人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精神的崇敬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诗歌中,作者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比作“万水千山”,将红军战士比作“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地表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更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这首伟大的诗篇所传递的力量和情感!谢谢大家的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