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师表》的注释如下:
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2.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先帝注1创注2业未半而注3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注4,益州疲弊注5,此注6诚危急存亡之秋注7也。然注8侍注9卫之臣不懈注10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注11者,盖注12追注13先帝之殊遇注14,欲注15报注16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注17,以光注18先帝遗德注19,恢弘志士注20之气注21,不宜妄自菲薄注22,引喻失义注23,以塞忠谏注24之路也。
宫中注25府中注26,俱注27为一体注28,陟注29罚注30臧否,不宜异同注31。若有作奸犯科注32及注33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注34,以昭注35陛下平注36明之理注37,不宜偏私注38,使内注39外异法注40也。...
意思:《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意味着诸葛亮在死前对刘备提出再三夙愿,表达了厚望、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并为刘备指明了“保持仁德、防范谗言、疏通途径、厉行军纪、征伐对策”等五大方针,旨在告诫刘备不断发扬仁爱精神,保持清正廉明、士为知己者所用的德行,可以说是一篇将意识形态凝练与人格力量叙述相结合的大文章。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感激先帝(即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达诸葛亮对先帝的忠心,对先帝托孤的教诲与期望。
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