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苏轼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古诗全诗)

李清照写给闺蜜的诗只有一首《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37岁,这一年她赴莱州与丈夫团聚,途经途经昌乐宿馆,想起昔日的青州闺蜜,便写下了这首词。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回忆当年和闺蜜分别时的情形,那时候姐妹们纷纷泪湿衣衫,唱着送别的小曲。这里的“四叠阳关”是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成的曲子,后来成了送别神曲。这首曲本是三叠,但词人却故意说成四叠,与后句中的千千遍一起,表达了与闺蜜间的难舍难分。

接下来词人回到眼前之景,眼前山长水远,秋雨萧瑟,住在驿馆中的词人心中自是无限凄凉。前句中众姐妹在一起虽伤感,但就算边唱边哭,也算得上是热闹,而后句中的寂寞孤冷,正是大开后的大合。

词的下片又再次回到回忆,临别诗她们喝酒践行,一杯杯美酒下肚,大家都心乱如麻,连酒味的深浅都不知道了。不得不说,宋代的才女们果然是真性情的,从这句词我们也不难看出以酒践行并非是才子们专利。最后词人以叮嘱落笔,希望闺蜜们能多寄书信,毕竟她所去的东莱不是遥不可及的蓬莱。

纵观全词,其实是充满着矛盾和纠结的。因为在上片写前路时,词人用的是“人道山长山又断”;而在最后劝慰朋友时,却是“东莱不似蓬莱远”。其实这是词人的小心机,因为前路无知己相伴,所以才令人迷茫;但她们若是能常书信来往,则路途再远心却是近的。

同时通过这首词,我们也读懂了宋代才女们的豪迈和真情性。离别时她们醉酒当歌,任泪水沾衣,如男子般豪爽。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清照和她的闺蜜们,正是如此。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