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金刚经原文注音完整版)

金刚经是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首先说 《易经》,其实是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这三本易书。它们并称为“三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的理论书。但是到如今,三易中的《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再说《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包含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易经是风水学,金刚经是佛经,根本不是一回事

易经是中国传统讲宇宙万物变化的经典,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经典,讲人生智慧的。

《金刚经》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 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共36张。

般若(bō rě),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钵罗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梵文:Praj?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罗蜜”。意译“妙智慧,微妙智慧”,因仅“智慧”二字不能尽表其义,是以经文中以音译,在英文中做“panna”。

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微妙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般若分世俗般若和胜义般若,也叫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就是语言和思维所能到达的境界,因果轮回、生死无常等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境界,是见性之后保任安住自性的境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