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拼音(儿的拼音)

“朱棣”的读音是:zhū dì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

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zhū dì)

lǐ áo ér zǐ lǐ kān

“李”字基本含义为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如:李代桃僵、投桃报李;引申含义为姓,如:李白、李唐。

在现代汉语中,“李”字多用作名词,表示李树,如:桃李、李园。

“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kā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戡”的基本含义为用武力平定叛乱,如戡乱、戡夷。

liaoerzilikan

戡Kan(声调为第一声)

十三画;戈部;形声;左右;五笔(ADWA)。

现代汉语释义

戡Kan〈动词〉用武力平定(叛乱):勘乱|勘平叛乱。

[戡乱]kanluan〈动词〉平定叛乱。

古代汉语释义

戡kan攻克,平定。《尚书西伯戡黎》:“西伯既勘黎,祖尹恐。”

敖儿子李戡读音是lǐ áo ér zǐ lǐ kān。

戡[kān]汉语汉字

戡,(拼音:kān)主要指用武力平定,也有刺杀的意思。

康熙字典《广韵》口含切《集韵》《韵会》《正韵》枯含切,??音堪。《说文》刺也。从戈,甚声。本作??。今作戡。商书西伯戡黎。《尔雅·释诂》杀也。《广韵》胜也,克也。又通作堪。《郭璞·尔雅注》引商书作堪黎。

“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kān,音同“刊”。

台湾作家李敖的儿子李戡的读音是:lǐ  kān.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