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是: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描写了西晋灭吴之战。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晋军各路大军呈“五竖一横”的进攻态势,向吴国发起全面进攻。王濬率领的水军从巴蜀顺江东下,直指吴都。战场空间西起巴蜀,东至东海。这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战役规模如此宏大、作战地域如此广阔,都堪称罕见
意思: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盖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F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释】
王?F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词语解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
【诗文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诗人讲述了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的兴亡,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吸取往日的教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赤诚忠心。
全诗借古喻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