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反而帮助杜甫)

一:李白犯下的罪相当于造反,在古代可是要诛九族的啊

二:高适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政治家。知道利害。

既已做出选择,肯定是做过一番考虑的,应该不会后悔吧

1、高适不救李白,如同后世韩愈不救柳宗元一样,更显示出历史本身的复杂性。

2、一是认为高适担心影响自己的仕途,不愿意沾染李白这种犯了重罪的朋友,生怕引火上身。

3、一是觉得高适与李白交往已在十年之前,到永王谋逆时两人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日渐成熟的高适无法理解李白一以贯之的天真,不屑于营救他。

    据史书记载,高适曾经与李白之间发生过一些分歧和矛盾,甚至曾经在长安的宴会上发生过口角。这也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疏远和紧张。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随着安史之乱的进行,高适认准了太子,跟随太子南征北战,渐渐成了太子的心腹,可是这时的李白却跑到了永王手下做起了幕僚,倒霉的是永王后来造反了,这可是大事啊,粉身碎骨的大事。最终,永王叛乱被平息,李白获罪,流放夜郎。

    李白获罪后,急忙找好友高适帮忙,而此时高适不但不搭救而且闭门不出,这时的李白彻底怒了,“什么朋友啊,我有难了你竟然不救我,好,从此我们一刀两断,不相往来!”因为这件事二人彻底走向了决裂。有人说高适作为李白的朋友,朋友有难应该出手相救的,也有人说,当时政局混乱,造反又是大罪,一不小心可能引火烧身,甚至原本流放李白变成诛杀李白,没有人救李白,那么李白对朝廷的威胁就小,朝廷就很有可能不会严惩李白。后来印证了高适的想法,朝廷大赦天下,李白也被无罪释放,只是二者关系已经破裂,最终也没能挽回那段友谊。

高适和李白的决裂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政治立场的差异:高适和李白在政治立场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在安史之乱期间,高适支持唐朝中央政府,而李白则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叛军。这种分歧导致了他们关系的紧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裂。

2. 好友关系的破裂:据记载,高适和李白在之前曾经有一些分歧和矛盾,甚至在长安的宴会上发生过口角。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紧张,最终导致了决裂。

3. 高适未救助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因加入永王叛军而获罪,被流放夜郎。然而,当李白寻求好友高适的帮助时,高适并没有伸出援手,这使得李白对高适感到愤怒和失望。


总的来说,高适和李白的决裂主要是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和好友关系的破裂,以及高适在李白困境时未能提供帮助。尽管他们的友谊最终未能挽回,但他们的决裂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插曲。

李璘兵败,还被朝廷定了反叛的罪名,李白也受到牵连被抓进来了大牢。

这也是他与高适关系破裂的原因。

高适混的最好,在安史之乱中抓住了职业生涯的机遇,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到出任彭州刺史,迁任剑南节度使,算是大器晚成。

永王璘谋反后,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进行讨伐,实际上已经和李白处于对立面了。

李白被收监关押后,写信向高适求救,高适非但没有救他,还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意隐瞒,烧了写给李白的诗词,友谊的小船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