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阅读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欲识心中贼,须觅心上看。


山寺重叠疑无路,梅花香近海棠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唯有此山最高,不过香格里拉。

原文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佛教寺院的幽静环境,也写出了诗人的淡泊情志。

清晨即去古寺而不是顺道游览古寺,可见诗人对古寺的幽寂向往已久;古寺在深林之中,清晨初升的太阳照着树梢,但树荫茂密,寺院中仍然一派幽阴安静:曲曲折折的小径把人引向更幽静的地方,禅房隐藏在花木丛中。山光使得鸟儿也怡然自得,得之于人心者也可想见;潭影更使人忘却一切心中杂念;这里万籁俱寂只能听见钟、磬之声——以钟磬之声作衬,此地的静谧更甚。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