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峤读音lǐ qiáo,“峤”在人名中一般读【qiáo】。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纳。
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风( feng )》
李( li )桥( qiao )〔唐( tang )代( dai )]
解( jie )落( luo )三( san )秋( qiu )叶( ye ),能( neng )开( kai )二( er )月( yue )花( hua )。过( guo )江( jiang )千( qian )尺( chi )浪( lang ),入( ru )竹( zhu )万( wan )竿( gan )斜( xia )。
风
[ 唐 ] 李峤
jiěluòsānqiūyè
解落三秋叶,
néngkāièryuèhuā
能开二月花。
guòjiāngqiānchǐlàng
过江千尺浪,
rùzhúwàngānxié
入竹万竿斜
风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