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吏”、“三别”是: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分别写于: 《新安吏》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石壕吏》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潼关吏》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新婚别》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无家别》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垂老别》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背景: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官军收复洛阳后,大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叛军.然而高层昏庸,致使唐军在邺城大败.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
杜甫的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垂老别》,《无家别》和《新婚别》,杜甫是我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作诗史,他忧国忧民,关心老百姓疾苦,同情他们。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让我们看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1、杜甫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这些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3、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回答如下:杜甫的三吏分别是:《三吏》、《赠别校书叔云》、《赠别韦左丞》;三别分别是:《赠卫八处士》、《赠别李副使》、《赠别王十三员外》。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集,其中“三吏”指的是《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描写了官吏在乱世中的艰难处境;“三别”指的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离别之苦。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