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句(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句)

胸藏文墨虚若谷前者是后人所写,但是出处不详。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和董传留别(节选)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一直很欣赏一句诗:“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

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因此,与书籍结伴,就能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就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下一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该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和董传留别》,全诗原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文意思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甘心陪伴老儒“烹瓠叶”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考试金榜题名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扩展资料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首诗,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意思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成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所以多读书会让人日积月累的养成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句:读书须用意,一篇落地生辉。这句话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须用意,一篇落地生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是宋大文豪苏轼《和董传留别》这首诗里的一句话。下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是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