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没有十个故事,但是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故事如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於唐代宗大历七年,卒於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
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於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
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进京赶考。他带着自己的作品上门拜访名士顾况。
当时的顾况并不知道这位年轻人将会成为诗坛霸主,就带着几分轻视。看着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可当他看到白居易的一首诗时,却脸色大变,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那么这首让顾况前倨后恭的到底是那首诗呢?
?这首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内容广泛,深受人们喜爱。他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居易与琵琶”。
据说,白居易在年轻时非常喜欢弹奏琵琶,而且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有一天,他在家中弹奏琵琶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哭声。他好奇地走出门外,发现是一位老妇人在哭泣。白居易上前询问原因,老妇人告诉他她的儿子是一位琵琶手,但最近去世了,她感到非常孤独和悲伤。
白居易非常同情老妇人的遭遇,他决定为她写一首琵琶曲,以纪念她的儿子。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心创作,最终完成了一首非常动人的琵琶曲。他把这首曲子演奏给老妇人听,老妇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感激不已。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琵琶技艺,更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这也是白居易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关注民生,同情弱者,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