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包含13篇,分别是《计篇》、《九地篇》、《行军篇》、《谋攻篇》、《虚实篇》、《势篇》、《军争篇》、《九变篇》、《地形篇》、《火攻篇》、《用间篇》、《节制篇》、《兵势篇》。
这些篇章记录了孙武对于战争的思考和总结,被誉为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政治、商业、人际交往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中“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常被引用。
它强调的跨领域的策略思维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也深受现代管理学和企业界的推崇。
可以说,《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孙子兵法全文共有6111字,其中题目字数36字,正文字数6075。清朝版为5913字,武经七书版为6045字。《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篇
作者: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