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咏鹅(骆宾王咏鹅背景故事)

据此有人猜测,骆宾王当时是见景成诗,可能他只看到了三只鹅,孩子嘛不讲假话,有一说一,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便只吟出了三个“鹅”。还有人猜测,骆宾王当时是把这首诗吟诵出来的,首句“鹅,鹅,鹅”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它所用的朗诵用时和停顿时间都与五个字相同,为押韵起见,就只保留了三个字。


不过,应注意的是,《咏鹅》的体裁是五言古诗,它不同于唐代中后期广为流行的律诗和绝句,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而是在汉乐府之后,形成于汉魏时期的一种新诗体。五言古诗没有一定的格律,不讲平仄,不限长短,用韵自由。并且,五言古诗最重要的一项自由是:每一句诗五个字的句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也就是说,骆宾王的《咏鹅》根本就不需要遵循一定的句式,又或者说,骆宾王在创作时,根本就没给这首诗定义是何样的体裁,只是率性而为罢了。骆宾王凭借其天赋异禀的能力,写下精彩的句子,却不遵守韵律、格式上的条条框框,这恰恰体现出了他出神入化的精彩发挥。

骆宾王写咏鹅时,才七岁,大概是626年以后,大概属于贞观年间。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写咏鹅时是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二十一年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年号贞观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二十一年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公元647年,当时7岁,贞观年号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