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经典诗一、《立秋》杜甫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二、《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三、《立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四、《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 …
最新内容
1、从纸的四周画一个方框,方框外可以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2、在纸的上面写上“清明节”三个字当作主题。3、画上一座小桥,分出文字框的位置。4、在纸的边缘画出柳条、小花等关于春天的装饰。5、在文字框内写上和清明节有关的诗词和来历,这样一张清明节的手抄报就画好了。6、温馨提示:分出各部分时要先用铅笔打出底稿。最好画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寡妇上坟欲断魂。 …
1.《超人》《超人》是冰心老人1921年在《小说月报》的第12卷第4号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和人没交际,亦不爱带一点生气的东西。2.《繁星·春水》这是一本高度赞颂了母爱,自然等事物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短诗164节,《春水》收短诗182节。这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
“又疑瑶台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一句应与前后句一起解释为“小的时候,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全诗如下:《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 …
柳永: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严整对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 …
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效李艾山前辈体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 …
1、唐代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情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2、宋代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情感: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 …
赠刘景文古诗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原文如下: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 …
峡江寺飞泉亭记(xiá jiāng sì fēi quán tíng jì)峡江寺在浙江天台山北麓。余僧居之中,最喜其飞泉亭。泉自上注,下如垂练,如舞袖,如萦带,不啻百道,缚扎山半。其大者,如珠帘、如匹练,如素帛,横拖于前,此其大势也。然余所爱者,不在石而在泉,盖泉之飞也,宜远观,不可近视。近视之,则其潺潺之声,与风叶相乱,固无取焉;远观之,其沫如散珠喷雾, …
